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武侠仙侠 >幺儿的科举之路 > 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3节

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3节(第1 / 4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张氏努了努嘴,不吭声了,心想的却是她可是回去让她娘家特地打听了,人家县里大户人家都少有十岁不到就能考上童生的,人家那可是老早就请了先生还是秀才教的,他小叔子才跟秀才学了一年不到,他爷爷要是有那本事,还能到现在都还是个童生。不过她娘也跟她说了,现在她是万万不能这节骨眼上去泼冷水的,要不然万一她小叔子没考好,婆婆还不恨死她。

不管沈家人心中是何想法,一年一度的县试就要到了,学堂里小童们连平常的媳闹都没有了,都知道学堂里有人要考试了,大家都自发安静了下来。

本朝科举制度与明清较为相似又略有不同,是经过县试,府试获取童生资格,县试由知县主持,考期多半在每年的二月,参加考试的学生在报名时必须填写姓名、籍贯和三代履历,由同考的五名待考学员和一名廪生”(指院试中获取甲等的考生,每月均有钱粮可领,也意为领取津贴的学生)共同担保,保证你所填内容真实可靠,并且不是“娼优皂隶”(被歧视的下等人)的子孙。府试由知府主持,院试由朝廷派遣的“学政”(负责一省的教育官员)主持。院试通过,就可以参加每三年一度的乡试。乡试一般在省城举行,考试通过,应试者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,可以被人称为“老爷”。在之后便是赴京赶考,去竞争三年一次的会试。

所以说,县试便是科举上的第一条门槛。

而他二姐一向是个好强的性子,平时也很有几分泼辣,不过在农家也不会讲究这么多,读书人爷爷除了他的科举可以说万有不管,就算意见也不会专门去说孙女。平素里对他能识字念书便很是羡慕,他以前在家的时候也有偷偷教她。之所以是偷偷,他爹娘可不觉得女儿有读书的必要,还觉得浪费他读书的时间,当初他姐还被骂了一顿。

他姐这时候也满眼羡慕,虽有一丝嫉妒但更多的是高兴,毕竟从小看到大的弟弟,平日对自己又多有维护,这次抄书挣了钱还能给她带东西,谁有她这么贴心的弟弟,村子里那些个不抢自家姐妹东西就不错了。

第7章 县试

过了年后,一年一次的县试就要到了,沈家爹娘晚上早早的就歇下了,却总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,尤其是沈娘李氏,平日里再觉得自家儿子多么厉害这个时候也不免瞎想

“他爹,你说幺儿这么小就下场考试,这万一”

见他如此坦然,那位高兄反而不好说什么了

还是徐州打圆场道 “小师弟别太谦虚了,令祖也是有功名的人。再加上师弟以后也是书香门第了。”

几人没说几句便开始转而谈论科考之事了,夫子已经明言他们明年便要下场一试,还剩下半年左右时间,说到底目前对他们而言功名才是最重要的。

倒是陈师兄多看了他一眼,若有所思。

这天回到家后便跟家里说了抄书的事。事关儿子,李氏总是反应最快的“娘的幺儿啊,可真是聪明,小小年纪就能挣这么些钱。”说着又想起他以前练字练得手抖的拿不住筷子,便又心疼到“苦了我的儿了,你好好读书就是了,家里用不着你来操心。”

“什么万一,先生都说了可以下场了,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”

“我这不是怕幺儿受不住吗,想当初咱爹每次考完试那幅样子。爹还是大人呢尚且受不住”

他爹没在说话,也不知在想些什么。呼吸声却更重了。

这厢他大哥这里大嫂张氏先道“你说你弟这次考试咋样,要是考不上,这么些钱可就扔水里了”

他大哥也罕见的闭着眼睛却毫无睡意“这读书的事咱们懂什么,我弟这么聪明,说不定真能行呢”

“你过半年就要下场了,怎么能分心做这些”这是他爷爷。

“我每日也都是要练字的,不过换成了抄书而已,不会影响考试的。”

最后还是他爹说到“抄书能有下地累,不耽搁考试就行。”

他大哥还是没说话。

家里最高兴的还是大嫂,小叔子能挣钱,花家里的就少了,就算以后没考上也不至于拖累自己一家。想不到写字这么能挣钱,想到丈夫这不开窍的样子,又看看怀里儿子,想到公公可是发了话的,儿子以后能跟他小叔一样读书,对丈夫的不开窍也没那么计较了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