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从1983开始 > 第六百一十四章 闲谈

第六百一十四章 闲谈(第3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正聊着,一人跑过来报告:“有个老外吵吵起来了。”

“怎么回事?”

私底下很幽默的,荤素不忌。

仨人就在古南粤街头喝酒,夜色朦胧,人群忙碌,昏黄和幽白的灯混在一起,似把全体笼罩上了一层薄薄的,磨砂般的颗粒感。

杨榕跟一群小伙伴在不远处歇息,她演个丫鬟,有台词和镜头,其他人属于群演。五月的天已经热了起来,蚊虫飞舞,小姑娘拿顶草帽玩,不时扇着驱赶。

“外国人就是惯,拍戏也要讲时间,多了还得加钱。我当年在制片厂,每天五毛钱补助,再早才两毛五,没人叫苦叫累。”

“那会拍戏也慢啊,一天一个镜头。您把《鸦片战争》挪到70年代,得拍两年。所以时代在变化,有些要坚守,有些坚守不了,就只能适应。”

知道我外号叫什么?谢八斤,喝黄酒有八斤的量。”

“我喝不惯,来白的吧。”

许非站起身,又对另一位道:“郎叔,您喝点什么?”

“我什么都好。”

郎雄用手虚护着杯,十分客气。

“……”

谢晋又瞅了他一会,笑道:“你比我更像74岁,没年轻人的冲劲。”

“呵呵,冲劲有时不在表面的。”

许非嚼着花生米,跟他碰了一个。

“许总!许总!”

“那少来点白的。”

他给倒了点白酒。

《鸦片战争》有几位台湾演员,演奕山的葛香亭,演十三行老板的郎雄,都是早年从大陆过去的。

郎雄就是《推手》《喜宴》《饮食男女》里的那位,口音字正腔圆,底气深厚,听着非常舒服。

而且他这张脸,用李安的话讲叫“五族共和”,无论大江南北、两岸三地、乃至日韩新马、西方人看了,都觉得是中国父亲的形象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