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玄幻奇幻 >我岳父是李世民 > 第八百七十五章 遍地都是高人

第八百七十五章 遍地都是高人(第3 / 6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李治就坐在京兆府内。

裴行俭看着一份份礼单,怒道:“这帮权贵将本官当作什么了?竟然还送美妾,都给某家赶回去!”

牛朝连忙道:“喏。”

这是岑文本的补充,不能只有生产而没有监管。

就像是骊山,放任着放任着……结果没法管了。

总结经验,深刻反省以往的错误,这是岑文本这么多年与骊山的来往中学到的。

除夕过了半月,朝中颁布的布告,一份份的文书送到长安各县,还有不少官兵带着文书前往大唐各地州府。

一阵生产振兴的风吹拂在关中,骊山的告关中书又被人提及。

将生产的许可握在朝堂的手中,岑文本继续往下看,还说明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,作坊开建需要乡民做劳力,朝中当以群众利益为根本,来让作坊生产的规模良性发展。

岑文本抚须不住点头,很有远见的看法。

甚至连将来作坊开建的经营范畴都规划好了,如此一来也不会让作坊过于庞杂,产布的作坊只能产布。

一个作坊不能既产布又制墨,会导致管理混乱,账目赋税难受,避免了作坊主做手脚。

岑文本又拿出小琉璃瓶,抹了一些药液之后,瞪着眼猛吸了几口气,开始执笔书写。

而这些国策都会在休沐结束后,也就是贞观十五年开朝正式施行。

这是天可汗对关中鲜有的大刀阔斧,以往将卫府改制折冲府这已是很大的手笔。

如今,朝堂终于对地方州府开始改制了。

李治这些天与裴行俭走得很近。

长安城十二县最先闻风而动,管辖长安十二县的京兆府首当其冲。

一篇近千字的奏章上书写一口气完成,岑文本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进入这种状态,一气呵成。

再想到这药液,暗叹骊山果然是个出好东西的地方。

将奏章放在房相的桌案前,见还在批复也不好打扰,便自顾自回去了。

岑文本一边走一边敲打着胳膊,深吸一口气隐约还有薄荷的清凉,缓缓道:“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了。”

作坊建立需要得到地方县衙的许可,并且由州府监管,得到的赋税也属于各地的州府考评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