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> 34、三姐订婚

34、三姐订婚(第1 / 2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中秋节之前,隔壁于家的大儿子于爱军从部队回来探亲,当兵三年了,第一次拿到探亲假回家来探亲。因为是邻居,又多多少少能论上点儿亲,明子家几个比他小的就叫他大哥。于爱军部队有补助,回来给两个弟弟还一人带了一身旧军装,两个小子美得不行,天天穿着到处显摆。给家里人也都带了礼物。连明子家和八爷爷家,还一家得了一盒黄桃罐头呢。

八月十四,各家准备过中秋,也没啥可准备的,吃肉啥的就别想了,不过是买上两斤五仁馅的月饼,就算是过节了。

今年于家的中秋节不一样,除了没有供家谱放鞭炮,那就是当春节过的。于爱军说要去兴隆镇里给几个妹妹买花布做衣服,家里不让他花钱,他非要去。过来跟明子家借自行车,正好三姐在家呢,就跟明子娘说,让三姐跟他去一趟供销社,帮着参谋参谋。因为从小就是邻居,也算是一起长大的,彼此都很熟悉了,明子娘就让三姐跟着去了。

八月十七,单家的大伯就来明子家给三姐说媒。

“他叔,他婶儿,你看,这于家军子过两年儿退伍了,国家包分配个工作,这以后过了城,就是吃红本的人了。三闺女念了这么多年书,跟了他,也不算埋没,到时候在城里再找个工作,不也算是离了苞米地了嘛!”单家大伯说的挺诚肯。

在高官屯和木王堡之间有一片宽扩的荒地,长有几十里,宽有十几里。高官屯的人都叫它北大甸子,当初明子的原身死的时候,就是被扔在北大甸子上的。

那北大甸子上,有一片上百亩大小的草场,早些年专门到内蒙买的草籽种出来的,是木王堡大队和前山大队共用的草场,专门用来放马的,也提供两个大队牛马过冬的草料。外面人想到草场里打草料是不行的,除非花钱买。

这样的话,若大的草场,就得有人看着,要不然,总会有人偷偷的去割草。木王堡和前山大队各出两个人看草场。

这样的活儿,向来都是有伤残的,或是年纪大点儿的人干。前山大队之前看草场的老张头儿岁数大了,干不动了。明子爹娘就想让士安大哥去看草场,活儿轻省,不累,然后再看看能不能找到别的工作。

刚好,前年,木王八因为一直不得人心,前山大队的社员们怨声载道,公社把他调到镇里供销社去了。现在的大队长叫范连举,是明子娘拐了八百个弯的表弟,自打来了前山大队,只要到高官屯,就必然是明子家接待,关系向来不错,算是能说上话的。

“他大爷,你说的是哪个于家啊?”明子娘就合计,附近的屯子有哪家姓于的有孩子当兵,还叫军子的。

“还能是哪个于家啊,你们家东院于家呗,孩子他二姑家。”

“啊?你说于爱军啊?不行,那可不行。三闺女前面跟高章那事儿你也知道,这一个屯子做亲本来就不好处置,原来我寻思着,三闺女老实,性子又慢,想放在眼跟前儿看着,现在看,是真不行。这头一回本屯子做亲都秃噜扣了,再整二茬事儿?成啥了。不行。”明子娘一听是隔壁于家的于爱军,头立刻摇得拨浪鼓似的不同意。也是高章的事儿,给家里造成的阴太大了。高章现在在兴隆镇砖石做专职木匠,挣得不少,媳妇儿也早就娶回家了,儿子都快百天了。还时不时跟家里找茬呢。

“那有什么地,他家不行,不代表于家也不行啊。他二姑父那人你们也知道,当过兵的人,讲究儿,肯定不能差事儿。再说了,两个孩子年纪也合适,过上两年军子退伍,正好到结婚的年龄,多好的事儿啊。”

明子爹娘某天晚上去找了范队长,不久,士安大哥果然得到了看草场的活儿。草场上原本有两个小土房,一个大队一个,住两个人。前山大队另一个看草场的是个瘸子,姓杨。他见士安大哥年轻,就想坑他一把,天天晚上不让士安大哥睡觉,总让他去外面巡场子,大哥刚开始看他又瘸又是前辈,他说什么,就照办了,后来发现,他是熊人。就跟他理论,然后,两人就分开了,一人看一半儿。

士安大哥就在自己看的这一半儿草场子里搭了个草窝棚,大夏天的,也不冷。小文哥正好在放暑假呢,就总去陪着大哥一起。再加上家里养了五六年的大黄狗,倒也一直没出过什么事儿。

秋天开学的时候,明子跟学校申请,跳级上了初三。严老师老大的不乐意,还特意做了次家访,来家里哪明子娘好一顿做思想工作,希望明子稳扎稳打,把知识学牢。明子娘都被说得心里没底了,还是明子再三保证,如果上了初三考试考出全班前十名了,就回去读初二。娘才信了她的话,同意她升到初三。

这下子,年纪最小的明子反而成了家里还在读书的三个孩子里年级最高的了。

小哥上学之后,草场就剩下大哥自己看着了,原本家里还不放心,爷爷有时间的时候,还会去看看,一直到秋收,也没出什么事,才放下心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