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> 60、1.3.1

60、1.3.1(第1 / 2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结婚的话,那一间快塌的小土房肯定是不行了。大哥就问未来的三姐夫,能不能盖得起房子,毕竟他也上了几年班了嘛。未来三姐夫说,家里木头啥的都有,如果砖能便宜点的话,挤一挤也能盖上一间。大哥就跟他说,也别挤了,家里有木头就行,砖算他的。回家准备东西吧,明年开春就盖房子。

之后大哥从县城里往砖厂倒腾了半年的煤,通过赚差价,换了一万多块砖。给他家拉了过去。大姐夫夏天的时候,用这些年的积蓄跟他表弟一起合伙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,不再原来的厂里干了,开始自己单干,跑运输。砖厂开工的时候就在砖厂拉砖,砖厂停工以后,就给城里的工地拉沙子拉煤啥的。

有了大姐夫的车,给未来三姐家拉砖都不用付运费了。明子爹也上阵了,跟车给三姐送砖。回到家就骂,说大姐夫开车太颠了,差点儿没把他给颠死……

秋天,明子上大四了。课程少了,她的时间更多的,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食堂帮忙了。这几年,同学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写些东西到各种报志刊物上投稿啥的,为未来分配工作的时候增加筹码,明子也写过几篇。作诗她是不可能了,散文啥的,还凑合,不过她那散文,投了好几家,就在一家地方报刊上登了,拿了三块钱的稿费。

校内的期刊她的散文是上不去的,那是在全国都有名的刊物,要求严着呢。后来,明子写了几篇读书笔记,后世网上有很多已经成为大众梗的名著评论,明子也是看过的,借鉴了一下,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私货,整理出来几篇读书笔记,还别说,比她那散文受到的好评可是多多了,系里的老师还评论她,更适合写评论性的文章,不适合走纯文学的道路。

暑假的时候,学校里剩下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了,红梅嫂子自己留守,有食堂的大叔大婶们帮忙,也能应付了,明子不会占她的便宜,挣的钱都算她自己的,她家小国庆的暑假都是在食堂里过的。明子姐几个还是要回老家的。

二姐带着小伏雨回家去了,明子跟老姐回高官屯,家里今年又在盖仓房了,嫂子怀着金疙瘩,胎稳住了也不也大意的。她们得回家里帮忙。

仓子盖了两大间零半小间,足够的宽敞,盖了一个多月才完工。成品经别人家住人的房子都盖得好。

八爷爷家的大儿子结婚了,找的是很远的磨坊屯的一个姑娘。明子见了那位该叫大婶的姑娘,长的丑不丑的,这个就不说了,八爷爷家大叔也不是能拿得出手的人物,长相非常一般不说,因为随妈,智商情商双低。给这姑娘也算是相配了。只是有一点不好,那姑娘眼带桃花,明子觉得,她有点像书上说的那种水性杨花的意思。当然,也不能因为长相,就武断的判定人家姑娘的人品,还是要慢慢品评的。

大叔结婚后,在屯子最西头儿盖了两间土房,两口子搬出去单过了。八爷爷见明子家这头儿年年大兴土木的又是房子又是仓子的,把他家显得是越发的落迫。就动了要搬走的心思,跟明子爷爷商量着,想要几棵树做房梁,明子爷爷几十年下来种了几百棵树,早期栽的那些早都成材了,自己亲兄弟张嘴了,他能说啥,那就用吧。

这让前世的扑街写手明子情何以堪!

大哥夏天的时候,也来省城了,工程队接了一个活,建煤气转换厂,他被领导派出来带队。

工地离明子的学校不算很远,十几里路,坐电车的话,二十分路,四站地。大哥时不时的就过来看明子姐仨。

然后八爷爷就开始张罗着盖房子的东西,砖房他是不想了,家里还有两个儿子没娶媳妇呢,哪里有钱盖砖房,他的儿子们又全都没什么出息,没念过书不说,也没学过什么手艺,一直就是在家里种地。

房场也没有选远,就在明子家的前院,大坝的前面,中间就隔了一道坝,那坝一直就没有过水,早就被截得一段一段的了,中间填上土就能走,所以从明子家的院墙到八爷爷新家的后墙,直线距离都没到二十米。

八爷爷又是砍木头,又是准备玻璃的,忙活了小半年,等他准备着差不多,天都冷下来了,盖房子来不及了,只能等明年春天。

三姐跟王玉山的交往如旧,已经把结婚提上了日程了。王家太穷了,三姐去看过之后,回来郁闷完了都,说是他家里连房子都是露天的,棚顶老大的窟窿。这时候形容谁家穷,愿意用一句话,说谁谁家穷得叮当乱响。可是用三姐的话说,王家穷得连响都不响。

那怎么办呢,只好娘家出力了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