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> 64、1.5.1

64、1.5.1(第1 / 2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家里嫂子坐月子,不能做家务。二姐跟大姐都回来住娘家,帮忙。三姐一直就住在娘家呢,不过她能帮上忙不多。自己家里有时候都不爱做饭,两人还要回家里蹭呢。

家里有喜事,那些来还账的人,就不好空着手来,一般的都会带着点儿下奶的礼。还是拿鸡蛋和小米的多。农村就这样,人情往来的,关系就是在这样你来我往当中处好的。

农历十一月,天气已经很冷了。农村的粮食该卖的也都卖得差不多了。明子的账本汇总下来,收回了二十万多一点,还有六七万块钱的账没有收回来。这些不自觉的,就得上门去催了,还有一些亲戚家的,是不能催的。比如堂姑姑家的,几个姨家的,几个堂舅家的,大房身老屯的亲戚家的,大姐二姐三姐家的,这都是不能催的,想啥时候给就啥时候给了。

但凡是不主动还钱的,几乎就没有是完全陌生人的,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套着亲戚的关系,有些,大哥出面就可以的,有一些辈分高的,还得明子爹去要。这一冬天,大哥和明子爹几乎天天出门去要账。

只到进了腊月,还有两万多块钱没要回来。

秋收结束了,大哥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也就要开始了。

收账,要账呗。

明子把报社的事儿安排了一下,就回家来帮忙。顺利写一写农村分产到户几年后的变化,不也是挺好的题材嘛。

当初收到了欠条,大哥都交给明子娘保管了,因为他自己没法把东西放在厂里,他自己是做出纳的,整天跟钱打交道,瓜田李下的,造成什么误会就不好了。这么多钱呢。以大哥那么谨慎的性格,这种错误他是不会犯的。

明子娘秋收前已经出院了。二姐回到家之后,据说小伏雨都快成了丐帮弟子了,二姐后来回娘家的时候说起来,是又好笑又心疼。说是孩子奶奶找不到孩子的衣服,就把伏雨堂哥的衣服给他穿上了,堂哥比他大两三句呢,那衣服都跟大袍子似的,穿着只咣当。

这就没办法了,实在有困难的,总不能逼着人家还钱吧?

把账都拢好了,钱都存到了储蓄所,分成了三份,一份是进货钱,得去化肥厂跟韩厂长结账啊。还有两份是明子和大哥的,亲兄弟明算账,因为当初送礼的钱都是明子出的,大哥给明子存了五万整,剩下的三万多块钱算是他的分红。明子的意思,让大哥把那五千多给她就完了。大哥死活不同意,说是不能占明子的便宜。

这事儿闹的,到底谁占谁的便宜呢……

之后,明子就回单位了,这快要过年了,得回单位去把这一年的工作整理整理啊,然后可就要准备过年了。

经过了韩厂长的事儿,明子现在明白了不少事儿,不会再空着手回单位了。给李主编送了两角猪肉,还有二十斤粉条,直接给送到家里去的。感谢他这一年多对自己的照顾。

小伏雨跟着二姐在省城待了一年多,有明子这个老姨在,那也是什么好穿什么,长得随妈,白白净净的可好看了,妥妥的小帅哥一个,一下变成这样了,二姐可不就没法接受了嘛。这让明子想起后世网上常常晒出来的妈妈看和奶奶看的小孩对比照,大概就是那个意思了。

明子娘保管啥东西,那是最保险不过的了。那些个欠条,她用了两层塑料袋装着,又用手绢包好了,藏在衣柜里的笸箩底下。她是不认识字,大哥只说上面是很多钱,也没有跟她说具体的数目,要是说了好几十呢,明子娘肯定得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惦记了。她心思重,想的多,肯定害怕钱要不回来怎么办啥的。

明子拿着欠条,再带上算盘和账本,在家里等着来还钱的人。

大部分人还是自觉的,秋收粮食卖了之后就还钱了。

一直到入冬,大嫂生下了一个男孩儿。明子娘很高兴,关家这就算是有后了。但是高兴过了,还真没看出来她怎么稀罕大孙子,还是把大孙女当心尖尖。爷爷对重孙子出生,也是很高兴的。最高兴的是明子爹,明子真没想到,老爹居然这么重男轻女,大孙子稀罕得什么似的,天天搁怀里抱着,也不嫌累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