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明末最强钉子户 > 第448章 营田制

第448章 营田制(第2 / 5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但是为官府干活,却很少尽心全力。

营田制就如后世的大锅饭一般,看来是集中力量,一起干活,然后发下配制口粮。

却是怕到后来,养出一大群不愿干活的刁民,许多百姓会想尽办法偷懒不干活。

带动整个屯堡,甚至关外都出现不良风气。

“如此下来,集中各屯人力集中屯田,就算可能因耕牛不足,农具缺少,也不至于影响太多耕作屯田的效率……”

“效率”这个词语是温越经常挂在嘴边的。

跟着温越的部下,已经习惯了温越时不时说出一些新名词。

他们久而久之,也能理解这些新名词,现在已经普遍传遍开来了。

李昌荼所说的营田制,并不是稀罕物。

而这一开展就遇到了问题。

天启六年上半年,温越救回来的难民数量,有十八万,再加上这几个月流入进来的灾民难民,人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之多。

如果按照之前定下来的屯田方式。

难民全部转为军户,每户分得田地四十亩到五十亩,所需要的田地就需要大约240万亩。

可是整个关外能用的耕地加在一起,都没有这么多。

明初明太祖军屯的时候,就是使用营田制,就如后世的生产大队一样,初期可以集中力量,不过……

温越听完李昌荼的话,缓缓道:“这营田制初期不错,但怕日后军民携带,不愿再努力耕作。”

人是有私心的。

不论是华夏人民,还是放眼整个人类,都是有着自己的私心。

为自己干活,努力费心,从不懈怠。

并且如果要开垦这么多耕地,也要有相应的耕牛。

就在民政局的李昌荼思考着如何解决屯田问题的时候,刚刚进入幕府的叶芝西向他献上了一个计策。

李昌荼眼睛一亮,急忙过来朝温越献策。

“下官认为,关外各地屯堡的屯田,可以按照营田制,集体授予田地,而不是再单独授田。”

李昌荼道:“耕田所用的种子、耕牛以及农具等均由官府供给,所收获的粮食全部由官府回收,然后按照比例分给每户口粮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