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332章 蒙军此时的总兵力

第332章 蒙军此时的总兵力(第2 / 7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到时可能是一百斤石油,需要一百五十斤燃料,烧半个小时,就能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内,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因为分离石油的适宜温度是400度左右,正负有一百度以上,都可以成功,温度高低主要是看能分离多少种物质。

以此为标准,多建几个燃炉,分馏器等,就可以规模化生产。

当然,这会艾西尔并不知道石油能分离出各种不同的物质,在他们波斯那边,主要还是分馏出柴油和沥青,蜡等。

艾西尔的理解是,温度太高比较危险,而且会失败,温度太低不能分离出沥青。

赵与芮便问:“你们用什么加油?如何控制温度?”

“以泥砖和铁桶制炉,然后用固定的煤炭或木炭来燃烧,再观察温度——”

因为这会没有温度计,就要是看油气分离的速度,大概判断温度,如果温度过高就要用冷水降温,或减少用炭量和燃烧速度,如果出现聚合和结晶,证明温度太低,就要提升温度。

这样几次之后就能形成大概的标准,后面就好办了。

但不知道是不是战乱的原因,在南北朝后,交州和广州工匠所掌握的玻璃制造技术就失传了。

进入唐朝之后,咱们做的玻璃还是不合格,太冷太热就会爆,实用性不强,只有观赏性。

之后一直到两宋时期,因为与大食人通商,宋人工匠终于搞清了玻璃耐高温的秘密,原来在制炼的原料里加了南湖砂(碳酸钠和硼砂),此时已经过了200多年的时间。

所以现在南宋自产玻璃也很多,主要销往高丽和日本地区,还有国内的富户。

但现在会造玻璃的工匠都在沿海,特别是福建和广东地区,连江南两浙都很少见,这让赵与芮的皇宫都没有多少玻璃制品。

现场有好多人,包括蒲和里他们都没人能听懂,只有赵与芮听懂了。

艾西尔的意思有点标准化运用的方式。

借设第一次准备一百斤石油,然后准备用一百斤煤炭或木炭为燃料,先烧一个小时。

然后在这小时内,判断温度的高低。

经过几次调整和试验,基本就能得出标准。

当然,宁宗时节俭,所以皇宫中也不多见。

倒是赵与芮和哥哥第一次进丞相府,史弥远家中就有不少。

艾西尔说,需要用玻璃来制造分馏塔和分馏器,然后进行加热,注意控制温度。

通常来说,温度过低会出现过度聚合和结晶,温度过高,容易裂解及脱碳,而且效率会很低。

很多术语现在这个时代没有,艾西尔是表达不出来,但赵与芮一听就能听明白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